找到相关内容2043篇,用时30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廖明活:初唐时期佛性论争两个相关论题(2)

    三界,方取无学,即于现身亦许得故。故知地上菩萨亦尔,即于现身得至果故。[105]  慧沼指出经论肯认有些证得小乘初果行者,可以即身成就阿罗汉果,不用再受三界分段生死之苦。如是类推,有些入大乘十地...115]  若许无漏亲感变易,与此相违。[116]  对于变易生死起,慧沼说:  变易生死由所知障为缘,起无漏有分别业,资感现身所有,……五蕴相续,转胜转妙,得佛地。[117]  在上出两节引文,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374057.html
  • 佛教心理学——“缘起模型”初探

    佛教根本思想,它是对于现象说明基本原则,是佛教科学观核心,而缘起论是要说明相依性与寂灭,彰显了佛教科学观另一个面向。佛教缘起观在心理学上运用,也具有这样二重性,包含了上述心理学两个面向,也就是说深层心理学心理分析和心灵高度心理学自由意志两个面向。概括地说,缘起是关系所意思,也就是说一切现象 (尤其是有情现象,也就是心理学所研究心理对象) 是在互相依存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174065.html
  • 永恒生命探讨

    自信而积   81页   极有为强者,先得平静反省一下,真明白了自己吗﹖  何从来,死何处去,真主宰了自己吗﹖一念动静,是  不是没有毫分自欺﹖如诚然实验到蒋主席两句格言﹕「穷  理于事物始生之际,研机于心意初动之时」,庶几把握自由  境地了﹔严格说来,「事物始生」,「心意初动」时际  ,去研究考察,已经落于被动,需要当心意未未动,直下  运用,才是...

    巴怡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474093.html
  • 印顺长老著述中真常唯心论以《大乘起信论讲记》为主

    ,经常会用本论自己某一些论点来贯串说明另外许多论点。例如从真如门次第讲到灭门,依旧回顾真如门,让读者知道其前后之间关系是密不可分。纵然由于《起信论》本身组织就很严密,已是环环相扣,前后一贯...为其思想依据,即使与《阿含经》缘起观:「此生故彼生,此灭故彼灭」生死流转与生死还灭,立场是一脉相承。   例如《起信论》灭门中,有三细、六粗说,有心、意、意识说,有六种染心说,乃是《起信论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774101.html
  • 宗萨亲波切著:造作与无常(2)

    、记忆和上帝,也是和合而成。而每一和合成分,又依赖更多不同层次和合而成。同样地,当悉达多教导无常时,他也超越了一般“结束”想法,象是那种认为死亡只发生一次就完了概念。死亡从、从创造那一刻开始,就没有停过。每一个变化,都是死亡一种形式,因此每一个都包含了另一个事物死亡。  拿煮鸡蛋来做例子。如果没有不断变化,蛋就煮不熟;煮好蛋这个结果,需要某些基本因缘。很显然,你要有一颗蛋...

    宗萨亲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3874339.html
  • 学佛修行 万善同归—— 兼论延寿大师四料简

    立地成佛;净土宗则是念佛名号,发愿往生净土。禅宗旨在仗自力而即心悟道,即心成佛;净土宗则仗他力求极乐,待花开见佛,证悟无。又由于当时多数学佛者,不明两宗要旨及其本体上一致性,故多相互攻击,有势不相容...所讲“万善”,其中最重要是持戒。他认为“戒为万善之基,出必由户,若无此戒,诸善功德皆不”。又说“戒能开发菩提心”,若人弃舍...

    林克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4374559.html
  • [上]送给初学佛的人

    [上]送给初学佛的人(发贴人:连长) 这世间和死,快乐和痛苦,应该有「真理」存在,不论是过去、现在与未来,都是如此;这个「真理」不论是我们承认有佛法,不承认有佛法,祂都一样存在;这个「祂」...能够找到「祂」,但所说,也不是真正「祂」道理,所以希求众生去祭祀这些神,去供养服侍这些神,希望到他们世界与他们一起同住,这样还是逃避真正「祂」,无论可以到哪里去安居,您「祂」还是与您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0675355.html
  • 止观——宗萨钦哲仁波切

    看不出来。 由于浓密混乱状态,光线也照不透,所以你无法看清任何事物。把注意力集中在“止”修行,多少可以帮你远离心疯狂境界,让你能注视它,而不会完全地卷入紊乱中,受它控制。当念头和烦恼时候,...慈悲或空性时候,常会发现心与自己意愿相反:不是在期待计划将来,就是在回忆过去事情。当你能够阻止心这样做时候,就是“轻安”。 通常,心“轻安”先发生,然后身体逐渐起“轻安”。“轻安”从非常微细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1676314.html
  • 陈兵教授: 禅定身心效应

    陈兵教授: 禅定身心效应 陈兵,1945年,甘肃武山人。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学系。现为四川大学宗教学所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,河北禅学研究所副所长。发表有《佛教禅学与...修定必有自然治愈诸病效用。 禅籍中说,修习禅定者若证入初禅未到地以上正奢摩他,因内气之充盈流溢,能令‘身粗重性皆得除灭,能对治彼身轻安性即得起’。身粗重性,指使身体感到...

    陈兵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4476337.html
  • 陈兵教授 :现代青年人应该如何学佛

    还有送了命,实在令人痛惜。责其咎,并不在佛法,而在于他们不善学法,缺了善知识正确引导,或不听善知识教诫。 “了”为主旨,菩提心、智慧、方便为首要 全部佛法,无疑是围绕“了生死”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。古人对青少年,虽然有“莫待老来方学道,孤坟多是少年人”警策,但死,对来日方长青年人来说,毕竟非迫切之事,要青年人成天把“死”字贴在额颅上,念念为求死后究竟归宿而精勤修行,显然不易起坚固道心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4676339.html